10.1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和防治措施 |
施工期间,运输车辆和各种施工机械如打桩机、挖掘机、推土机、搅拌机都是主要的噪声源,根据有关资料,这些机械、设备运行时的噪声值如表10.1-1。 |
 |
在施工过程中,这些施工机械又往往是同时作业,噪声源辐射量的相互叠加,声级值将更高,辐射范围也更大。 |
施工噪声对周边声环境的影响,采用《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》(GB12523-2011)(表10.1-2)进行评价。 |
 |
施工机械噪声主要属中低频噪声,预测其影响时可只考虑其扩散衰减,预测模型可选用: |
 |
式中:L1、L2分别为距声源r1、r2处的等效声级值[dB(A)]; |
r1、r2为接受点距声源的距离(m)。 |
由上式可计算出噪声值随距离衰减情况(表10.1-3)。 |
 |
如按施工机械噪声最高的打桩机和混凝土搅拌机计算,作业噪声随距离衰减后,有同距离接受的声级值如表10.1-4。 |
 |
经过预测,拟建工程白天施工时,如不进行打桩作业,施工噪声超标范围在150m以内,若有打桩作业,打桩噪声超标范围将超过1000m。由于夜间禁止打桩作业,其它施工设备作业时,施工噪声300m以外不超过限值。工程施工时,会对厂区附近的居民产生间歇的施工噪声影响。 |
根据以上分析,建议在施工期间采取以下相应措施: |
(1)加强施工管理,合理安排作业时间,严格按照施工噪声管理的有关规定,夜间不得进行打桩和其它有高噪声设备作业的施工; |
(2)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和噪声低的施工方法; |
(3)作业时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屏蔽; |
(4)尽量采用商品混凝土; |
(5)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,建材等运输尽量在白天进行,并控制车辆鸣笛。 |
10.2.2粉尘和扬尘 |
本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,粉尘污染主要来源于: |
建筑材料如水泥、白灰、砂子以及土方等在其装卸、运输、堆放等过程中,因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扬尘污染; |
各种运输车辆往来造成地面扬尘; |
施工垃圾堆放及清运过程中产生扬尘。 |
上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气、粉尘及扬尘将会造成周围大气环境污染,其中又以粉尘的危害较为严重。 |
为减轻粉尘和扬尘污染程度和影响范围,建设单位必须根据国家环保局环发[2001]56号《关于有效控制城市扬尘污染的通知》采取以下对策: |
(1)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,使砂石料统一堆放,水泥应在专门库房堆放,并尽量减少搬运环节,搬运时做到轻举轻放,防止包装袋破裂; |
(2)开挖时,对作业面和土堆适当喷水,使其保持一定湿度,以减少扬尘量,而且开挖的泥土和建筑垃圾要及时运走,以防长期堆放表面干燥而起尘或被雨水冲刷; |
(3)运输车辆应完好,不应装载过满,并尽量采取遮盖、密闭措施,减少沿途抛洒,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,冲洗轮胎,定时洒水压尘,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; |
(4)应首选使用商品混凝土,因需要必须进行现场搅拌砂浆、混凝土时,混凝土搅拌应设置在棚内,搅拌时要有喷雾降尘措施; |
(5)施工现场要设围栏或部分围栏,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; |
(6)当风速过大时,应停止作业,并对堆存的砂粉等建筑材料采取遮盖措施。 |